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巴黎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决赛打响。经过120分钟大战,最终西班牙国奥队凭借在加时赛中的2粒进球,以总比分5比3击败了东道主法国国奥队,获得金牌。

而在半个多月前的7月15日,德国柏林举办的欧洲杯决赛上,西班牙队同样笑到了最后,二比一战胜英格兰,捧得了冠军奖杯。

如果这两场比赛你都有关注,就会发现,与球星云集、万众瞩目的欧洲杯相比,说奥运会的足球比赛是鸡肋,并不过分。

奥运会的男子足球项目,规定球员必须在23岁以下,最多可以有三名超龄球员。然而,看看奥运男足球赛对决的两支球队,西班牙这边,在欧洲杯表现出色的巴萨新星亚马尔,年仅17岁,完全符合奥运男足的年龄规定,但他并不在西班牙国奥队阵中。看来,U23不仅是年龄筛选,也是二线队的意思。当亚马尔已经在国家队坐稳主力,大放异彩,就没必要再来国奥队找存在感了。法国虽然是东道主,带去国奥队的最大牌超龄球员,也只是效力于法甲里昂的拉卡泽特,并没有为了争夺这个冠军,去动员头号球星姆巴佩参赛。

国际奥委会与国际足联之间,曾就奥运会上的男足比赛,展开长期的博弈。如果奥运会不设年龄限制,岂不成了小世界杯,而世界杯对于国际足联来说,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国际足联2018年财报显示,2015-2018年,该组织收入达64.21亿美元,创下新纪录,其中53亿直接来自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这期间,电视转播权收入超过31亿美元,其中有95%来自俄罗斯世界杯。2018年,有30亿人通过各种平台收看世界杯,决赛的观众更是超过10亿。

营销权是第二大收入来源,贡献了16亿美元。2015-2018年,国际足联新签约14家赞助商,其中7家为中国公司。这四年间,国际足联从许可授权获得的收入大幅上涨,比上一个四年高出114%,升至6亿美元,原因是国际足联与游戏大厂合作推出了电竞足球世界杯,吸引了2000多万名玩家和2900万观众。

2023年发布的财报显示,国际足联2019-2022年周期总收入75.68亿美元,总支出63.02亿美元。其中,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共收入57.69亿,占四年营收的76%。卡塔尔世界杯的门票为史上最贵,平均门票价格为340美元,超过俄罗斯世界杯近40%;决赛门票达到812美元,比上一届高出59%。

卡塔尔为主办世界杯,花费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想靠比赛期间的旅游收入来补偿这一投入,显然杯水车薪。东道主更看重的,是以世界杯为名而提速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对该国经济长远的积极影响。

根据国际足联发布的2023-2026周期财务预算,营收预计将达到120亿美元。而世界杯决赛圈的参赛球队,扩大到史无前例的48支,背后主要的推动力也是经济利益。

国际足联属于非营利组织,财报显示其大部分收入都用于举办比赛、国家队奖金支出、推动足球发展和足球教育。但由于花费巨额资金也无需外部机构批准,仅有内部审计,国际足联逐渐成了披着NGO外衣、日益大公司化的商业机器。2015年,更是曝出贪腐丑闻,七名高级官员因涉嫌接受贿赂被瑞士警方逮捕。经过七年调查审判后,瑞士法院裁定前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和前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贪腐和欺诈罪名不成立。但国际足联和欧足联的形象早已一落千丈。

并非世界杯赚钱,奥运会不赚钱。准确地说,世界杯是国际足联的摇钱树,国际奥委会同样可以通过奥运会获得不菲的收入。而无论是世界杯还是奥运会的东道主,则要承受巨大的经济风险。

国际奥委会在2017—2021年的收入也达到76亿美元,举办东京奥运会的2021年,国际奥委会收入达42亿美元。奥运会收入来源分为三大部分:电视转播的收入占比超过50%,其次是赞助收入,占比20%-30%,此外还有门票以及奥运衍生品的销售收入等。绝大部分被国际奥委会分走。

东京奥运曾被视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然而,疫情改变了一切。除场馆建设费外,延期一年带来的追加费用、新冠疫情应对费用等公共支出增加,给东京奥运会带来巨额赤字。由于东京奥运会原则上空场办赛,在这期间,经济效果“几乎为零”。许多赞助商也减少了广告活动。巴黎奥运会能否实现收支平衡,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这并不影响国际奥委会获得巨额收入。

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这两大体坛巨头,为了各自核心的品牌赛事和手中的蛋糕,可谓神仙打架。国际足联曾长期反对职业足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但奥委会和国际足联在“业余球员”的定义上有不同意见,经过双方不断磋商,对参加者的要求一直在改变。1977年,国际足联决定不允许参加过上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1984年则修改为,参加世界杯的运动员从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可以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但是年龄不得超过23岁。此后又决定只允许不超过3名年龄23岁以上的运动员参加。

足球水准较高的欧洲,其国家队在世界杯决赛圈占有近一半席位,但在奥运足球各洲席位平均分布的前提下,不少欧洲足球强国无法取得参赛资格。欧足联干脆用欧洲21岁以下青年足球锦标赛的前4名作为奥运男子足球参赛资格,而欧洲各国都视奥运男子足球为锻炼青年球员的赛事,也是参赛球员获得展现实力机会,从而升上国家队的平台。

即使国际足联放宽年龄限制,由于奥运会举行的时间,正值欧洲各国足球联赛球季开始的时段,加上在奥运开始前约一个月欧洲球员刚刚参加欧洲杯,因此难以吸引更多球员,放弃俱乐部赛季初的训练和热身赛,去参加奥运。奥运足球比赛并不归国际足联管辖,获征召的球员所属俱乐部有权拒绝球员参加奥运赛事。也就是说,即便西班牙国奥队想征召亚马尔,法国国奥队想征召姆巴佩,他们所在的俱乐部,也即巴萨、皇马两大豪门也可以拒绝放人。

随着足球职业化和商业化程度日趋加深,俱乐部才是球员们的衣食父母。国际奥委会与国际足联的博弈,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国际足联与欧足联,以及这两大足联与各大豪门俱乐部之间的斗争,才是主旋律。球星们早已被联赛、国内杯赛、欧冠、欧联杯以及不时中断俱乐部节奏的国家队赛事榨干,伤病不断,又哪有余力再来奥运拼杀呢?世界第一运动足球,与奥林匹克的结合,便不可避免地愈加尴尬了。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黎衡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