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锅包肉办”背后的理念之变  第1张

切厚片、裹淀粉、高温炸、淋上汁、快翻炒……一盘正宗的锅包肉出锅了。日前,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的世界锅包肉大赛登上热搜榜,拟组建的“锅包肉办公室”也引发广泛热议:“给锅包肉建办公室?还是头一次听说!”“是不是‘花样’的形式主义?”

实际上,地方为“土特产”成立办公室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广西梧州的“茶叶办”、山东菏泽的“牡丹办”、安徽宣城的“木瓜办”,都是以组建办公室的形式,统筹产业规划,打破条线壁垒,形成发展合力。类似“锅包肉办”的地方特色小吃办公室也有先例。早在30年前,福建沙县就设立了县长挂帅的“沙县小吃办”。如今沙县小吃闻名遐迩,全国门店有8万多家,成为覆盖率最高的连锁餐饮品牌之一,“小吃办”功不可没。既然并非首创,“锅包肉办”又为何引来大家关注?

谈谈“锅包肉办”背后的理念之变  第2张

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锅包肉的属地之争。“锅包肉不是源于光绪年间的哈尔滨吗?”“什么哈尔滨,辽宁才是锅包肉的鼻祖!”说起锅包肉的起源,东北三省纷纷可以甩出各种证据佐证“是我家的”,于是在一些东北网友看来,吉林市组建“锅包肉办”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确,锅包肉是东北的美食名片,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酸甜酥脆的口味更是为其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提供了条件。但与锅包肉相关的产业不止看起源,就像“兰州拉面”曾被青海人推广至全国一样,产业后续发展的路子是要各凭本事自己走出来的。

何况对吉林市而言,组建“锅包肉办”并非不切实际。抛开锅包肉本身就是一道当地特色菜不谈,从原料生产上看,吉林市发展锅包肉产业也是颇有底气的。2023年吉林省玉米产量达3376.29万吨,约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1.7%,这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供应。近年来,吉林省加速发展生猪养殖,在全国生猪养殖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吉林省生猪存栏量达到1062.8万头。从产业链上游看,吉林市打出锅包肉这张牌不算异想天开。

舆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则是“锅包肉办”是否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确实,组建办公室不等于解决了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但在笔者看来,“锅包肉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地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协调机制的体现。

近年来,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冻梨,再到天水麻辣烫,越来越多的地方以本土特色美食为抓手,将农产品、餐饮、文旅等元素进行捆绑式推介,也尝到了不少甜头。特色餐饮业一头连着“嘴巴”,一头连着“泥巴”,涵盖着从农产品种植养殖到初加工、精深加工,再到物流配送,最后端上老百姓餐桌的一二三产业领域。就像淄博烧烤,带火的不仅是开烧烤店的商家,还有烧烤中包含的烤肉、面饼、葱、酱料等多种产品。一份烧烤带火多个细分产业,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理念贯彻到了产业发展中。这种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维,是值得肯定的。

谈谈“锅包肉办”背后的理念之变  第3张

当然,基础有了、思路有了,“锅包肉办”的尝试也依然可能会面临其他各种各样的挑战。值得警惕的是,过去曾有一些挂着“办公室”的牌子不办事、机构和编制却越来越膨胀的反面案例。“锅包肉办”怎么才能在为吉林市接住“泼天富贵”的同时,避免走偏?组建办公室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看实际怎么做。

“农头工尾”的发展思路意味着产业链的拉长,这对“锅包肉办”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在机构设置和职责界定上发力,更重要的是协调好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工作。此前,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也有不少经验教训,比如短时间内大量从业者涌入导致产能过剩,热度过后出现“闭店潮”等等。这也给“锅包肉办”未来的工作提了个醒,切不可盲目跟风、“复制粘贴”网红产品,要在挖掘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在产业规划、标准制定、品牌打造、供应链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好长线经营、长期回报的准备。

诚然,此次“锅包肉办”的设立已经为当地带来了一波流量。而在流量过后,吉林市锅包肉产业发展之路仍需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作者:杜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